close
12/2 下午,在台北偶戲館,開演了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場TheaterSports,由吳效賢老師帶領著即興劇表演坊的學長姊們演出。因著上課的緣故,我有幸得知這個訊息進而跟著班上同學一起地見證了這場演出。
原本我的心裡(我想很多同學也這樣想)會以為這是一場100分鐘從頭到尾「演」的戲劇,在實際的參與了之後,才了解到這真的是以一種「Sports」的方式來進行的型態。過程中,以許多的即興元素加入,利用不同的表演形式來展現台上隊員的默契與臨場反應,當然,最重要的是攙雜了很多觀眾的意見進入。
主持人(或是隊員)會不停地向觀眾要求意見,比方說給個人名、地名或職業……等等,根據這些線索提供給舞台上的隊員,讓他們臨場發揮。現場也有即興樂手,會依實際表演的需要,而給予不同的配樂。比賽的隊伍分為「快快隊」跟「一瞬間隊」兩隊,顧名思義,就是兩隊的隊員的反應跟思緒都流轉的很快,可以立即地接受訊息再轉換成個人的表演出來。
我們都對於「快快隊」的17號男生印象深刻,覺得他簡直是快快隊的靈魂人物,不論是在演出時注意隊友的情形,或是臨門一腳的台詞都恰到好處,而他的表情動作也是最豐富且投入的,讓大家都頗為讚賞。
這次的演出有很多形式是我還沒有學過的,我猜在未來的四週上課,或是以後還有進階班的課程中才有機會去學習吧。
我最喜歡的一個形式是「1/2戲劇」(正確名稱已忘記了),一樣是先跟觀眾要點子,可能選擇一個主題或場地,接著第一場戲是要在2分鐘內演完,但要符合這個主題,第二次要在1分鐘內演完,但是戲的內容要一模一樣,接著是30秒、15秒、7.5秒、3.25秒。這樣的方式不但每個人要記得剛剛演出的內容是什麼,說台詞的順序,還要知道哪些是精華、哪些是廢話,熱鬧而有趣。
還有一個我覺得很困難的形式,「死者告白」。故事的假設是有四個人在同一天中一起死亡,他們死後分別要說出自己的「生前」、「意外發生當天自己做了什麼事」、「自己是怎麼死的」,困難點在於每個人的名字跟職業是台下觀眾臨時給的,以及每次都只有一個人出來說故事,所以前面的人要記的舖陳給後面的人接,後面的人要記得前面的人講了哪些線索要接上去。在這個部份,兩隊的隊員都有絕佳的演出,很棒。
幾個比較新的表演方式中,「站坐跪躺」可能最容易讓現場觀眾捧腹大笑吧。遊戲規則很簡單,就是當舞台上只有一個人時,他必須是站著的,但是當舞台上有兩個人時,就要有一個人坐著,第三個人進來時,就要有一個人是跪姿,當舞台上有四個人時,四個人就分別要是「站、坐、跪、躺」等不同的姿勢。當然隨著劇情的發展,坐著的人不會就這樣一直坐著,當有一個人變動時,其他幾個人就要跟著轉換,這也就是其中的趣味所在。
其實一開始的單字故事接龍也是有其困難度與好玩的地方。一方面要把故事連結到與主題有關,另一方面又要想辦法能夠結尾,但是每個人一次都只能講最多兩個字,在去思考怎麼接字的同時,也要記得整個故事是在講什麼。像第一個故事主題是「在垃圾場發生的意外」,故事講到最後變成在垃圾場揀到一條手臂,很像是死去的父親遺留下來的,於是拿到媽祖廟去問,最後得到的是父親已得到安息。(這是什麼故事啊,哈哈哈!真的是一個字一個字接出來的結果喔)
經過100分鐘的激烈比賽下來,「一瞬間隊」在最後一個項目大逆轉險勝,因為「快快隊」的隊員完全失常,不過這也就是即興的趣味之一啊,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!
未來的四週課程會是如何呢?我有沒有可能也真的在台上演出?真的很令人期待。
全站熱搜